晋城耳鼻喉医院 地址: 电话: 简介: |
“点点滴滴”也要守规矩---- 五官科的滴药方法你会吗? 一)很多人都用过滴鼻液,但是滴鼻液怎样滴,这里面很有学问。 滴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。婴幼儿尽量不用滴鼻液,因为婴幼儿的鼻粘膜更为娇嫩,用滴鼻液会刺激鼻粘膜,影响其发育。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慎用鼻粘膜血管收缩剂,以防使血压升得更高。滴药前把鼻涕尽量擤干净,如果鼻腔有干痂,可用温盐水清洗,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。滴药时,仰卧于床上,肩上垫一个软枕,头尽量后仰,使鼻腔低于口咽部;也可将头悬垂于床缘外或取坐位,头尽量后仰,鼻孔朝上,然后滴药。滴药时可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,让鼻腔侧壁起缓冲作用,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苦味难忍。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两三下,使药液布满鼻腔。滴药后应保持原体位3至5分钟,让药液充分吸收。滴鼻的剂量与次数应遵医嘱或依说明书行事,一般滴鼻液每次滴两三滴,每日滴三次。 鼻窦炎患者滴完药保持原体位3至5分钟后,药物到达副鼻窦开口,使窦口粘膜收缩,窦腔内的分泌物容易流出,这时把鼻腔中的分泌物擤干净,然后再滴一次药,药液可经窦口进入窦腔,起到消炎作用。粘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,一般出血点都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,这样的患者可用薄荷石蜡油滴鼻剂,滴药时应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,以起到润滑鼻中隔粘膜的作用。 各种各样的滴鼻药都不宜长期使用,以免产生依赖性,造成药物性鼻炎。 (二)用滴耳剂滴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局部治疗方法,常用于化脓性中耳炎、外耳道炎、耳道霉菌病、耵聍栓塞等耳病的治疗。滴耳剂滴耳,使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处,起到抗炎杀菌、消肿止痛或软化耵聍的作用,治疗效果好,而且使用方便,无痛苦。但是,一般使用的滴耳剂均属于非处方药物,是家庭常备用药。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,尤其婴幼儿,尽量不要使用氨基糖甙类滴耳药,如庆大霉素滴剂,以免药物由局部作用于内耳器官产生毒性作用,造成婴幼儿不可逆听损伤。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,不仅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,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。 滴耳液温度适宜 滴耳液一般要求存放在低温阴凉处。使用前应将药瓶放在手心暖一会儿,或放在热水杯旁边10分钟左右,使药液温度与人体体温尽量接近,以免温度过低刺激内耳前庭器官引起眩晕、恶心等不良反应。但不能将药液直接加温,以免温度过高破坏药效。 滴液时体位舒适 滴药时一般取坐位侧偏头或侧卧于床上,患耳外耳道口向上,用手向后上方(小儿向后下方)牵拉耳廓,将外耳道拉直后再滴药,这样可以使药液沿外耳道缓缓流入耳内,否则药液不易到达病变部位。滴药前将脓性分泌物用消毒干棉签拭净或用无菌溶液冲洗,使药物发挥最大治疗效应。 滴药后按压耳屏 滴耳液一般每次滴3~5滴,每日滴3次。滴液过多不仅浪费药液,而且有引起眩晕等不适反应的可能。滴液后保持原体位3~5分钟,并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3~5次,通过外力作用使药液经过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。 (三)滴眼液的正确使用 眼药水前应洗净双手,用消毒干棉签拭去眼内的分泌物,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,点药水时应左手轻轻分开上、下眼睑,右手拿眼药水缓慢滴入下眼皮里面,点眼后轻轻闭眼,做睁眼、闭眼活动,让药液均匀布满眼内。注意勿将药液直接滴到黑眼珠上,以免刺激眼睛发生瞬目反应(眨眼),使药液流到眼角外,点完眼药水后应压迫眼内角下方,以免药液顺着鼻泪管流向鼻腔,导致药效减低,眼药膏应在晚上睡前涂,以保证夜间结膜的药物浓度。 |